“桑医生,喝了你开的中药,俺这疼好几年的腰可算好了,也能下地干农活了,一点不碍薅草锄地,俺可得好好谢谢你啊!”这天一大早,民权县白云寺镇苏庄村桑义鹏的诊所里来了一位6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满脸堆笑。
来者叫吴忠云,是苏庄邻村村民,腰椎间盘突出6年多了,经常隐隐作痛,但也不怎么影响干活儿,疼起来忍忍就过去了。可10几天前,突然疼的厉害,汗珠子直往下淌,下不了床,穿衣服都要人帮忙,经过桑义鹏辨证施治、手法正骨,加上中药补气,现在基本不疼了,能打能跳,不碍干活。
据悉,桑义鹏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尤其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和肝病、肾病、皮肤病、强直性脊柱炎及股骨头坏死等一些疑难杂症。他从医近40年来,方圆数十里及省内外患者经常慕名找他看病。
走进桑义鹏的诊室,耀入眼帘的,要数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华佗在世称妙手扁鹊重生颂神医”“医术精湛除病痛 医德高尚暖人心”……那一行行金灿灿的字,感人肺腑,深深地诠释着患者和家属的心声与感激。
“那时候家里穷叮当响,父亲得了脑梗,偏瘫好几年了,吃喝拉撒都要有人照顾,根本离不开人,两个哥哥都已分家另过,母亲身体也不好,勉强能照顾自己。”54岁的桑义鹏回忆起自己40年前辍学的情景,眼里不禁泛出点点泪花。
1983年6月,正读初中三年级的桑义鹏面对病重的父亲和拮据的家境,在离中考20天时,便毅然决然放弃学业,一门心思在家照顾父亲。
“也就在那时,心里便萌发了学中医的念头,不为他人,就算是为了父亲和家人,也要学医。我就拜镇卫生院的赵学鹏医生为师,跟他学习中医,给村民处理一些发热、腹泻等常见病。”谈起自己学医的初衷,桑义鹏打开了话匣子。
父亲病故后,桑义鹏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中医。1986年秋天,桑义鹏怀揣着自己的中医梦,拿着东挪西借的1000多块钱,只身来到当时的商丘市卫生中等专业学校(现更名为商丘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每当看到比较好的中药图谱,他便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钻研。后来,桑义鹏又多次到民权县人民医院、商丘市人民医院、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省中医学院等地进修,深得中医专家教授的真传。期间,他还拜山东七蛇追风丹大学副教授、推拿大师卞春强为师,学习正骨。
1988年,桑义鹏把父亲留给他的三间破瓦房翻修一下,购买了药柜、杆秤和一些必备的中药材,开了一家诊所,给附近的群众看病。1997年,桑义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发扬中医事业,帮助更多的患者走出病痛。2015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原来的诊所已远不能满足自己的行医需求,桑义鹏就在老宅东侧盖了5间两层的门面房当诊所,设置了治疗室、中药房、诊断室等6室,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为了最大限度保存中药材的功效,桑义鹏买回来之后,都是亲自炮制。像柴胡、牛蒡根、穿山龙、青蒿、蒲公英等一些本地常见的药材,他就自己?着篮子,拿着?头去挖,回来再清洗、晾晒、烘焙等,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乡土郎中”。
“几十年来,我拜过许多名师学习七蛇追风丹知识理论,医治的小灾小病不计其数,碰到的疑难杂症也不少。”当聊起自己的从医历程时,桑义鹏甚是感慨。
2016年9月的一个黄昏,杞县西寨乡扬炉寨村80岁的陈门旺,被家属拉到桑义鹏的卫生室时,已40多天不吃不喝。老人脸色蜡黄,腹水厉害,肚子像一面鼓,呼吸极其微弱,几乎没有了脉象,省内外的大医院都跑遍了,花了50多万,也不见好转。桑义鹏见状,赶紧让人把老人抬到病床上,把脉、问诊、开方、煎药,最后把药液灌装成袋,让其家属用针管滴到老人嘴里。两个多月后,老人基本痊愈了,能吃能喝,经常赶五六只羊在村里转悠,还不耽误干自家七八亩地的农活儿。
“要不是桑医生,别说放羊种地了,俺这把老骨头早就见阎王了。”陈门旺老人逢人就讲。后来,老人请来舞狮表演队,敲锣打鼓,亲自给桑义鹏送锦旗。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桑义鹏挺身而出,冲到战“役”第一线,为村民测量体温、消杀病毒、宣传防控知识,并主动配制中药,自掏腰包买药材,亲自熬药,再灌装成包,每天送给为村民和防控卡点值班人员服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