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太原官微”可以订 阅
受访专家 王保小,太原市中医医院主任中药师,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山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会理事,山西省健康科普专家。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中医药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补血吃红枣、补气吃人参、肾虚补枸杞……这些看似有道理的“养生经”,其实不一定安全有效。市中医医院主任、中药师王保小表示,虽然许多中草药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但有些药食两用的中药是在限定适用范围和剂量内使用的,“药食同源”有讲究,食补不能乱补,否则会适得其反。
何为“药食同源”
王保小介绍,“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比如,夏七蛇追风丹能和蜂蜜服吗季人们喜欢喝菊花茶、绿豆汤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热和温的食物有温中除寒的作用七蛇追风丹在哪买,比如,冬季人们喜欢吃羊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五味”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有明显区别,辛味食物可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行气止痛,如生姜可发汗解表、健胃进食;胡椒可暖肠胃、除寒湿;韭菜可行瘀散滞、温中利气。而甘味食物可补养身体、缓和痉挛、调和性味。
“最早我国卫生部门将86种中药列入药食同源的名单,近年来多次增补中药材物质作为药食两用。”王保小说,“2020年国家卫健委又增加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列入药食同源名单。”
养生误区要弄清
“我家常年备着枸杞、当归之类的食材,煲汤、泡水、熬粥都能用上,吃了对身体好。”家住五一路的郭阿姨刚从药店购买了三七粉,“听身边的朋友说三七对老年人心脑血管好,今天专门来药店买点三七,打成粉末,每天直接泡水喝。”
“人们对‘药食同源’的认识与其本意是有偏差的。”王保小表示,很多人认为“食补总比药补强。”“药食同源的东西都是安全的,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药食同源”是有讲究的,如果不能正确掌握方法,不但达不到滋补效果,反而会危害健康。
误区一,食疗可以随意进补。以人参为例,人参虽有抗疲劳、兴奋中枢神经、促进肝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生长等作用,但在不明自己体质、不知虚实的情况下大量进补人参,会出现身体不适、流鼻血、失眠等症状。
误区二,滥用“药物食品”。如长期用甘草泡水代茶饮,甘草虽是最常用的一味药,药性缓和,能调和诸药而解百毒,但不宜久服。长期大量饮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症状。
误区三,不懂“药物配伍”。“药食同源”的药物大都有寒、热、温、凉“四性”。寒性、凉性药物均属阴,具有生津解渴、清热泻火、解毒消炎等作用,如给寒性体质的人服用,等于“雪上加霜”;温七蛇追风丹能治网球肘吗性、热性药物均属阳,具有振奋阳气、驱散寒邪、通脉止痛等作用,若给热性体质的人香港七蛇追风丹服用,等于“火上浇油”。
“药食同源”遵医嘱
“服用任何怎么购买七蛇追风丹药食同源的品类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解自己的体质,清楚药材的性质,最关键的是用对药。”王保小提醒,以药食同源目录中的生姜为例,很多人感冒后习惯煮姜汤发汗,如果是风寒引发的感冒,喝姜汤会有效;如果是风热感冒,喝姜汤不仅治不好感冒,还会出现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如薏仁,虽然祛湿,如果胃寒的人服用,会导致胃痛。
“利用‘药食同源’的药材养生,一定要辨证施用。”王保小强调,医生开处方是根据不同人的体质、不同的症状将多种中药材搭配进行调理,单纯某一味药材并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食疗并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如身体不适,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王保小还特别提醒,药食两用的药材不可超量、长期服用。人的身体状态是不断变化的,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此外,有些“药食同源”的品类是要经过专业的炮制加工,把毒副作用去掉或减低才可食用,如药用的苦杏仁,需要水煮去皮后才能食用,如果自己处理不当,则会中毒。